扫描二维码,查询残疾人驾校,驾照,辅具
来源: 今年以来,西安大街小巷上出现了一种新型公交车,这款新公交车仅 6 米长,车内设 9 个座位,被称为 " 宝宝巴士 "。 据报道," 宝宝巴士 " 已经在西安市 S9、123、133,343 等三十余条线路投入运营,均投放在小微型线路,以大型社区、远郊市民出行需求为先。 在出行方式改变、公交行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西安公交同样面临着破局自救的困境,这几年,西安公交尝试着各种降本增效的改革," 宝宝巴士 " 便是其中之一。 各种降本增效措施实施后,西安公交现状如何呢? 最近,有西安市民在地方领导留言板反映称,草滩五路地段没有地铁,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靠公交,但现在部分公交线路等车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 西安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交通运输局的回复比较有意思,简言之就是:反映问题基本属实,但目前不会调整。 不止是草滩五路的居民,如今不少西安人对于公交的第一感受都是:越来越难等了。以前几分钟一趟的西安公交,如今早晚高峰期十几二十分钟一趟,非高峰期有部分线路甚至间隔半个小时以上才发一次车。 公交车难等的背后,是公交行业已濒临寒冬的现实。 居民出行方式多样化是公交行业遇冷的最大因素,西安市轨道交通快速增加是城市发展大趋势,私人汽车、摩托、电动自行车等保有量逐年上升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网约车几何式增长给大家带来新的出行选择,人们的交通工具不再单纯依赖公交。 我们重点分析公共交通领域的变化,根据《2023 年西安市城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该年度西安市居民公交出行仅占 15.1%,而轨道交通则占据 19.2%,成为公共交通的绝对主力。 此消彼长的客流量更能呈现出该变化。据统计:2024 年西安地铁总客流量为 13.99 亿人次,年日均客流为 382.23 万人次,而常规公交的日均客流在 2023 年已跌至约 194 万人次,几乎比轨道交通客流量少了一半,公交运力逐年减少。 除去出行模式多样化导致公交客流量锐减,城市地面交通拥堵、西安公交限速等也是导致乘坐公交人数锐减的原因。 截至目前,西安市民乘坐公交扫码刷卡可享 5 折优惠单次 1 元,学生卡 3 折,残疾者和老年人则可以享受免费乘车优惠政策。作为服务于城镇居民的具有公益性质的交通工具,公交票价确实不能定价过高,但事实是,一元票价离公交公司收支平衡相差太远。 公交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票款收入和财政补贴。当票款收入急剧下滑的时候,财政补贴就显得尤为重要,财政补贴包括票价补贴,以及基础建设、燃油补贴等看得见的显性补贴,还有营业税费优惠、贷款利率优惠等隐形补贴。 根据公开数据,西安公交集团的公共财政补贴 2021 年约 33.3 亿元,2022 年共计 约 24.3 亿元, 2023 年降至 23.4 亿元左右。逐年减少的补贴,让公交企业下滑速度更快。 面对如此困境,公交公司的改革自救迫在眉睫。 2024 年 10 月,《城市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提出了一系列城市公交破局方案,譬如鼓励根据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运输距离以及换乘方式等因素,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票价体系。通俗来说,就是票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其实,在《条例》还未出台时,广州、兰州、沈阳等多个省市公交就已经开启了涨价模式。以邻省兰州市为例,采用单票制线路与多票制线路相结合的方式计费,其中单票制线路票价为 2 元;多票制线路 2 元起价,可乘 10 站,0.50 元进位加乘 5 站,以此类推。 不过,公共交通首先是以服务市民保障城市交通的公益属性为主,涨价意味着会增加城市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负担。 《条例》还提出可以开展定制化出行服务业务,实行市场调节价。这一点,西安走在前面,近年来陆续开通通勤、通学、就医等定制化公交线路,以及开放公交充电桩资源等市场化运营。 根据西安大交通数据,截止到今年 1 月,西安城投公交集团推出了 246 条定制线路,开辟出 " 公交 + 校园 "," 公交 + 通勤 " 等服务场景。另外,还开放了上林苑、草滩十字和建元路等地方的充电桩,推出汽车维修、保养和停放等业务。 与此同时,西安公交还推出了 " 共享用工 " 的方案,所谓共享用工,就是公交公司针对快递、校车、网约、公务车及充电等服务岗位提供劳动用工。 前不久,西安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公布了一份来自于西安顺丰速运有限公司的嘉奖海报,提及保修分公司一名员工参与顺丰公司配送快递," 业务理念转型迅速,以优异成绩充分展现公交力量及顺丰速度 "。 不过,并非所有公交公司员工都 " 业务理念转型迅速 "。在抖音一个 " 西安公交司机困惑 " 的视频中提到,一些西安公交司机被要求去开 3 个月网约车,由公交公司租车,司机跑车,从流水中扣除租车费和社保,剩余便是自己所得。 短短几天,这条视频评论数达到了近 2000 条,很多公交员工或者家属写出了自己的故事。有司机每天从早 6 点到晚 9 点还完不成任务,最后自己垫钱;有人三个月到期了还未接到公司通知,只能接着开网约车。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从去年以来,包括西安的多个城市就已发出网约车市场饱和的预警,网约车行业早已运力饱和,公交司机此时到网约车行业 " 共享用工 ",无疑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一个行业的由盛及衰,背后原因往往错综复杂。而公交是涉及到城市居民出行的利民性公共交通,也是不能缺少的城市配套服务体系,我们期盼快速找到破局之道,早日走出困境。 来源 / 陕电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