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bottom of page  |  Register / Login

轮椅摩托

禁油禁售 为何管不住“五类车”?
Author: 风雨无阻, 车行天下
10/09/2014 08:53:09
2014-09-03 05:49:43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2日南方日报推出的问策“五类车”治理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

  事实上,面对“五类车”乱象,职能部门花了大力气、想出诸多招数整治,广州市交委相关负责人用“疏、堵、建、管”概括了“五类车”的治理思路。其中,排在首位的“堵”字决,主要包括禁油、禁售等措施,来切断“五类车”非法营运链条。

  记者近日走访了市内多个地区发现,“五类车”各有招数应对“堵”字决,在番禺等地很多非法载客的司机套上假粤A车牌钻禁油的空子,而城中村还有档口公开销售改装电动车,非残疾人“借用”残疾人车搭客的状况也依然存在。

  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建议,治理“五类车”应该学习“大禹治水”,用“疏”而非“堵”。

  仅靠交警难以消除“五类车”

  事实上,针对电瓶车多的情况,海珠区尝试了新方法。今年2月开始,该区赤岗派出所选取视频监控设施比较完备的地铁口、公交车站等部位作为“五类车”整治重点,采取视频监控室作为指挥中枢,加强对辖内重点路段的视频巡查,一经发现“五类车”聚集,马上指挥街面警力前往整治,并充分利用监控视频资料作为执法证据,配合现场抓捕过程中执法记录仪所摄取的视频,组成完整的证据链对“五类车”违法行为实行精确、高效打击。今年上半年,仅赤岗派出所就查扣了“五类车”2753辆。

  聚集点的确更容易捕获“五类车”,不过,更多的“五类车”行驶在路上。

  在内环路增槎路的放射线出口处,交警正截停一辆改装的三轮车。就在交警忙着对三轮车进行查扣时,一辆电动车为了躲避交警视线,迅速从最右侧车道转向最左侧车道扬长而去。类似的情景也出现在广州火车站一带,在火车站蹲点的协管员小陈说,每次执法部门一出动,就会看到“五类车”四散而逃,场面壮观,也险象横生。

  根据广州警方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市警方共查扣违法“五类车”17.6万辆,拘留违法人员4342人,相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29.9%和545.1%。这意味着,拘留人数同比上升了5倍多。

  但这与“五类车”的整治理想还存在着差距。7月底,广州市副市长谢晓丹在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时提到,仅靠交警难以消除“五类车”。

  现状:假“粤A”钻空子偷加油

  举措:禁止给外籍摩托车加油

  治理“五类车”,广州使出了禁止给外籍摩托车加油的招数。这一招有用吗?

  记者日前在白云区太和镇田心村附近看到这样的一幕:一辆摩托车司机匆忙地走进加油站的付款处,询问工作人员是否可以为摩托车加油。“这里有视频监控,已经不能给摩托车加油了,你可以到大罗那边看看。”遭到油站拒绝后,摩托车主无奈而去。

  该工作人员说,每天都会有摩托车主前来询问加油的事,有的甚至还会请求他们行个方便。“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很礼貌地解释。”

  记者走访市内多个加油站发现,在禁摩区域范围内,无论是国营正规加油站还是民营加油站,皆拒绝为摩托车、无号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等加油。“发现了会被罚的,甚至还可能取消经营资格,我们才不冒这个险呢。”一民营加油站负责人表示。

  禁止加油,这是从源头上治理“五类车”非法营运思路,相当于断了违规摩托车和无牌残疾人车的腿,让它们跑不动。但这些“五类车”并非无路可逃。

  在番禺区钟村一加油站,工作人员在为摩托车加油前,都会确认其车牌号码是“粤A”开头。今年4月,番禺区安监局向辖区加油站下发了《番禺区安全生产监管局全面治理“五类车”问题的工作方案》,其中增加了禁止给外籍摩托车加油的要求。一经发现有加油站违纪,将按有关制度要求对加油站进行处罚,轻则罚款,重则停业整顿。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挂着粤A号牌的摩托上,却有载客的“标配”用具遮阳伞,而号牌上也仅有一颗螺丝钉。一位番禺市民向记者透露,很多非法载客的司机都是套上去的假粤A。

  那这些假号牌从哪里来?记者在钟村走访发现,巷子里随处张贴着“快速办证办车牌”这类的小广告。记者拨打了其中一个电话,询问是否有办理车牌的业务。对方主动问记者是不是要摩托车的粤A牌。“120元一套,拿来加油肯定没问题。”

  记者发现,不少摩托车主为了加油“各显神通”。一位开着外省车牌号的摩托车主说,他是从朋友的汽车里抽出汽油,再加到自己的车里。另一位车主则告诉记者,番禺有几个黑加油点,隐藏在物流园区、搅拌站或大工厂内。“多给点钱就可以加油了。”

  现状:城中村公开销售改装电动车

  举措:严厉打击非法销售“五类车”行为

  日前,市工商局曾多次开展“五类车”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销售“五类车”行为。据初步统计,目前广州市内销售电动车和摩托车的网点超过了700家。

  记者走访发现,在一些临近专业市场的城中村,无牌无证的电动车的确可以公开销售,甚至是改装。瑞康路附近的凤阳街距离中大布匹市场不远,记者发现这里有多家车行销售无牌改装电动车和电动三轮车。其中,凤阳街综合场旁有一车行门口摆放有8辆崭新的电动车,全车喷有黑漆,脚蹬皆被去掉,踏板位置安装有一箱式电池,8辆新车找不到任何商标标示。

  据车行销售人员表示,这些电动车都经过了改装,加大了电池容量,可以跑“四五十公里”,根据配置好坏,价格区间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当记者询问这种无牌改装车是否会被工商部门没收,这名销售人员不耐烦的说:“你自己也看见了,(布匹)市场那边有那么多,不都是这种车?”

  在凤阳街五村,有人竟然做起“地摊”生意,将电动三轮车堆放在室外售卖。记者看到,这种电动三轮车正是布匹市场泛滥成灾的“五类车”之一。该车车身涂红色油漆,无商标标示,脚蹬被拆除,车尾部上面是一小型货箱,下面装有电池。据老板介绍,新车3400元,旧车2400元。“如果嫌贵,你拿自己车来,我帮你改装,更便宜一些。”见记者只问不买,老板如是表示。

  现状:伪造残疾证购买残疾人车

  举措:残疾人车需注册登记

  在三元里地铁站C出口处,2辆残疾人车停在车流本已拥堵的三元里大道上。与同样在候客的电瓶车相比,残疾人车体积庞大,容纳人数也更多。如果身材瘦削的话,后排最多可以挤坐3人。

  数据显示,广州市持证注册登记的残疾人用车约6200辆,真正从事营运的约2000辆。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一些司机是以伪造证件的方式来获得残疾人车。“你想买的话,我可以给你联系方式,她会先收点订金,制作完成后就会约你出来,你再付剩款就可以了。”记者以朋友想购买这类车为由向车主咨询,车主很热心。“还有一种方法,你身边人如果有残疾人,可以让他申请残疾人车,你再从他那买过来。”

  虽然残疾人用车占“五类车”的比例小,但其非法营运一直是治理“五类车”的难题。交警部门相关人士指出,关于本地残疾车非法营运问题,在执法上最大的瓶颈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将该车定性为非机动车,而非机动车的最高处罚限额是50元。因此,交警部门对其交通违法行为执法无法超过此标准,对残疾车非法营运无法起到震慑作用。残联部门曾提出,由交警部门对残疾车统一组织考取驾照,进行记分管理,但是由于车辆已定性为非机动车,公安部也无非机动车考取驾照相关规定,这方面地方性法规是无法突破上位法的,所以无法操作。另外,由于定性为非机动车,残疾车非法营运查处工作也遭遇困境,市交委表示缺乏法律依据。

  对此,专家表示,残疾车是一种特殊工具,只能给残疾人群体使用。目前残疾车的申领需要报市残联审批同意方可购买登记,作为残疾车的日常管理部门,市残联可以通过制定内部约束性制度,对残疾车进行严格管理。

  代表建议

  “五类车”整治除了堵还要疏

  五类车’泛滥恐怕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处治不力。”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认为,“五类车”之所以屡禁不绝,至少有两个最直接的原因,一是市场需求旺盛,二是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不强。“当然,这背后也有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配套服务不完善等原因。”曾德雄说。

  面对“抓不完的‘五类车,曾德雄建议学习“大禹治水”,用“疏”而非“堵”。他认为,既然无法完全禁止,那么可以在服装批发市场这样的“五类车”重灾区采取相对应的统一管理政策,疏导规范五类车的运营。“比如严格控制五类车的运营范围范围,一律不得上市政主干道。再就是所有运营的车辆,必须要有合法的资质证明,否则在任何区域都不得从事营运。”曾德雄举例说道。

  他还认为,“五类车”的整治需要公众的配合,需要培养公众的社会规则意识。“如果大家还是一如既往地一盘散沙,只怕再过十年、二十年也依然管不好‘五类车’。”曾德雄说。

  网友声音

  “五类车”治理已经成为城市多年难治的顽疾,其存在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何整治五类车,众多网友献言献计。


  网友WP8-1版衰猫建议:“学习香港食环处那样让市民检举,并将查核处罚所得部分奖励市民,以物质鼓励激发市民参与检举的积极性,这样五类车得以长期有效治理,而交警部门也可减少人员负担了。”

  另一网友超级幸运小花儿认为,批发市场现在已经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需求,应该尽快出台政策,将其迁出市中心地带。

  五类车难以治理,与市民的出行需要不能完全满足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网友说:“如果公车配套发达、方便、班车安排合理,不要太长时间,就不会有人去打摩的了。”

  南方日报记者 郑佳欣

  见习记者 黄玉瑜 詹鹏飞

  实习生 刘益 王伟男 何家伟



 
Search | Recent Topics


Jump to top of page  |  Desktop view  |  北京满天星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