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8月29日 08:17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 评论(0)
以消除社会障碍为特征,英国的残疾人权利运动在残疾人就业、教育等方面有了较高成就,但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犹存
7月17日,英国伦敦的出租车司机来到议会大厦外示威,抗议奥运会期间的交通限制。伦敦奥运会期间,设立的奥运专用车道将不允许社会车辆、普通出租车行驶。
【财新网】(特派伦敦记者 张翃)伦敦或许不好意思说2012奥运会是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怕显得对往届主办国不尊重;但说到2012年残奥会,则伦敦毫不谦虚。“我们准备好要主办一届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残奥会。”8月28日,伦敦残奥会开幕的前一天,伦敦市长约翰逊(Boris Johnson)在一个记者会上说。
伦敦敢这样拍胸脯的一大理由是,英国是残奥会的起源地。上次伦敦举办奥运会的1948年,英国医生古特曼(Ludwig Guttmann)为二战老兵们举办了一场“轮椅上的运动会”。虽然真正意义上的“残奥会”(Paralympics)直到 1960年才在罗马第一次举行,但人们普遍认可,是1948年的那场轮椅运动会开启了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先河。
此次伦敦残奥会将创几个“之最”:售出门票最多、参赛国家和运动员最多、电视转播权出售最多。约翰逊在记者会上透露,250万残奥会门票已经售出240万。166个国家的4200名运动员参加,比北京残奥会分别多出20个国家和300名运动员。此外,通过签下了36个转播协议,本届残奥会将到达全球逾40亿受众,亦超过了北京残奥会的38亿电视受众。
残奥前夕,伦敦街头的残疾人似乎明显多了出来。可以看到坐轮椅的残障人士或独立,或在护工陪伴下出行。为让残障人士也享受到2012的盛事,伦敦奥林匹克交付管理局(ODA)投入400万英镑用于改造伦敦交通,改进适合残障人士的通行设施。
目前,伦敦地下铁车站中的66个、东伦敦的DLR轻轨全网络 、地上铁路一半的车站都实现了无障碍。伦敦的8500辆巴士和22000辆出租车也都实现轮椅可通行性。伦敦地下铁、巴士和铁路网络也安装了帮助盲人、聋哑人获得信息的通讯设备和道路设施。
获得残奥会英国转播权的“四频道”(Channel 4),也特别投资50万英镑用于招募和培训有主持才能的残疾人。这些残疾主持人将不仅主持残奥期间的节目,他们的主持生涯将继续下去。
残疾人在英国
残疾人权利运动在英国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英国的残疾人组织起来寻求对法律对平等权利的保障。到1995年,英国有了一部里程碑式的立法:《残障歧视法案》,第一次要求雇主和服务提供者有必要为残障人士做出必要的调整,来保障他们参与就业、享受服务的平等权利。
2010年,英国通过《平等法案》,则是对《残障歧视法案》的升级,并将残障人士的权利平等与性别、宗教、种族等权利平等放到统一框架内。
这些法律为残障人士在日常生活中诸多层面可能遇到的障碍和歧视提供了监管和维权的依据。比如,所有公共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都需要满足残障人士通行需要,规定具体至轮椅上车的扶梯、斜坡、残障人士优先座位、出入口标识、通道、扶手等。出租车则有义务免费承载导盲犬等。
教育方面,学校不能以残疾为由拒绝学生入学,并不能对残疾学生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歧视。比如,不能要求作业只能用某种特定形式,导致残障学生不能完成;不能因为残疾学生下课出教室过于缓慢,就不让他们出去;不能因为残障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就呵斥学生。学校也必须在教学过程、学校建筑、评估手段等方面做出“合理调整”,或是提供额外的支持和援助,比如提供专门教授残疾学生的老师和教具。
就业方面,对残疾人就业权的保护,从工作申请表、面试安排、能力测验、工作机会、就业条件包括薪酬、升迁、转移和培训机会、工作相关福利、解雇裁员、纪律等,都必须保证残疾人不会只因为残疾就被拒绝工作机会。
这种鼓励“自立”的政策使得英国残疾人有了较高的就业参与水平。英国政府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英国残疾人中有近一半都有某种形式的就业,包括受雇和自雇。而在就业的残疾人中,有49.6%属于“高水平就业”,即担任经理等高级职位,或从事技术性、专业性工作。残疾人的平均每小时工资是11.78英镑,比非残疾人低1.1英镑。
经合组织(OECD)称,2010年英国有长期健康问题或残疾的人口中失业率仅为7.4%,约为OECD平均水平的一半。
此外,英国残疾人中拥有高等教育学位的比例是14.5%,比2002年增加了6.3个百分点;非残疾人是26.8%。
残障是“障”不是“残”
“社会模式”是英国残障权利运动的一种独特模式。70年代的残障维权人士提出了这种模式:打破与人们对“残障”是生理机能缺失或肢体残缺的认识,而将残障问题归咎于社会和制度设置的障碍。
本身就是残障人士的英国社会学家莎士比亚(Tom Shakespeare)曾指出,英国将“残障”区分为生理上的“残”和社会上的“障”,是独特的。不同于美国将“残障人士”定义为一种社会少数群体,按照美国主流政治思想对少数派群体“平权”。
他与另一名研究残障的社会学教授华生(Nicholas Watson)合著的文章中说,正因为有了这种“社会模式”,英国残障人士的权利运动有了一种聚焦于消除障碍的政治策略。与其争取医疗上的治愈和复原,不如追求一种社会改变。这也为残障人士提供了一种认识上的解放——生理上的残不是他们的错,错在社会机制对残障人士的压迫;他们不再低人一等,不再需要依赖慈善救济,而是有自己的权利。
但他们也认为,这种“是社会,而不是我们的身体让我们残障”的社会模式愈发成为了一种不容置疑的意识形态,正如早期一些女权主义者坚决否认两性差异一样,忽略了对“残”的生理需要的认识、对救治和预防的强调。完全没有障碍的社会只是乌托邦。
仍然受害
即便有这些运动,今天的英国也还远不是残障人士的乐土。英国平等与人权委员会2011年9月一份关于残疾人在社会中遭到骚扰情况的调查称,2009至2010年,英国有190万残疾人成为犯罪受害者。遭到各种形式骚扰的人数只会更多,包括现实中和网络上的欺辱、暴力攻击、性侵害、家庭暴力、财务敲诈和制度上的虐待。
调查机构ComRes几年的调查显示,46%的残疾人认为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在过去一年恶化了,只有13%的人认为有所改善。 让残疾人最痛心的问题是那些假冒残疾领取救济金的人,以及由此导致的针对残疾救济金领取者的负面舆论。
因此,一些残疾人维权组织也利用残奥会发起公共运动,让社会更多看到残疾人的才干、自立的一面。残奥期间,伦敦将有多场展示残疾人舞蹈、绘画等艺术的活动。
财政紧缩的大背景下,残疾人受到的政府支持首当其冲成为缩减对象。根据智库DEMOS的研究,由于财政紧缩,2010年来英国残疾人及其护工的收入下降了5亿英镑。到2014年,无工作能力的救济金领取者中将有36%无法再得到这种支持。到2015年,对残疾人的支持预计总共会缩减90亿英镑。到2016年,很可能会有50万名残疾人失去其“残障生活津贴”。■
jYIDtyBsQ1672ga2LUzb5vXfOKBlwkFIT68OJuOtlcIboivXeC本文转自财新网(
http://www.caixin.com) G0lFlGAdIVXt6yvsfTb5P2xyDM0LHWrQDWTFcIBeW6Ws6wwGWD详文:http://international.caixin.com/2012-08-29/10042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