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西安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这几个方面发力
[Logo] 残疾人驾车论坛
  [Search] Search   [Recent Topics] Recent Topics   [Hottest Topics] Hottest Topics   [Top Downloads] Top Downloads   [Members] Member Listing   [Groups] Back to home page 
[Register] Register / 
[Login] Login / 

“十四五”期间西安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这几个方面发力  RSS feed
Forum Index » 新闻动态

Author Message
风雨无阻
车行天下
[Avatar]

Joined: Oct 24, 2009
Messages: 17600
Location: 北京
Offline
 
扫描二维码,查询残疾人驾校,驾照,辅具
来源:

9月18日,在景色怡人的兴庆宫公园内,市民游客泛舟湖上,享受秋日美好时光。(记者 尚洪涛 摄)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十四五”期间,西安市公共服务体系咋建设咋规划? 21日,记者从市政府获悉,《西安市“十四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印发,从人口发展、公共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领域对全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规划,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可及,推动非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发展。 关键词:人口均衡发展体系 城市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0% 完善我市更加宽松的学历落户、大学生落户、人才引进落户、投资创业落户、投靠直系亲属落户、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安居落户等落户政策。 按照“一社区一站点、一镇街一中心、一区县一院”要求,推进社区(村)、镇街、区县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建居住区按照建筑面积最低不少于每百户20平方米,人均用地不低于0.1平方米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推进老旧城区、居住小区改造,城市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0%,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7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0%。鼓励将适宜厂房、医院、闲置校舍等改扩建为养老服务设施。支持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改扩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引进养老服务品牌企业和组织25家。 按照每千人不少于4.8个托位标准,完善嵌入式、连锁化、专业化托育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婴幼儿照护支持政策清单,形成社区托育服务网。 支持普惠托育机构完善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服务。全市创建150个婴儿照护服务星级示范机构。婴幼儿早期发展知识普及率达95%,家长和照护人员接受科学育儿指导率达95%,伤、残、病等重点幼儿接受指导率98%以上。 关键词:国民教育学习体系 新建改造义务段标准化学校130所 扩大公办资源,公办园数和入园幼儿数均达到50%以上。完善普惠持续发展机制,普惠覆盖率达到90%以上,优质资源覆盖率达到70%以上。完善幼儿园准入和评估体系,实施公办园收费标准动态调整。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动态监管,保障幼儿园及幼儿安全。 新建改造义务段标准化学校130所。统筹优化城乡教育资源,解决“生源隐形分类”“空挂学籍”“大班额”和“择校热”等问题,完善双减机制,创建6个优质均衡发展区县,培育600所新优质学校。强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特殊儿童和随迁子女等弱势群体教育保障。 创建市级特色高中60所,建设3所国家级示范校、28所市级示范校和13个市级示范区。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及选课走班,搭建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 依托职业院校、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园区,建成14所省、市级师范中职学校、20个实际重点专业以及15个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立10个校企联合培训基地。统筹布局,计划建设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 推广“名校+工程”,探索“名校+薄校”“名校+新校”等形式组建教育联合体。推进教育信息化2.0工程,创建50所“互联网+教育”试点学校、100所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20所省级智慧校园,建成200所智慧校园。 关键词:全民就业创业体系 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定在2000家以上 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定在2000家以上,营业收入突破5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20000人。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30家以上,培育形成10-15家在全省乃至西部和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 对西安市人力资源市场、西安市人才中心等服务机构及场所实施改造,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 加快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创业就业服务全程信息化、智慧化。 此外,建立一批残疾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文化创业示范基地和辅助性就业机构、就业辅导员培训机构,每年扶持1000名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养殖和手工业等每年不少于1500名,签订帮扶协议的企业、联合社每年安置困难户不低于总数20%。创办1所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6%。 9月18日,西安市首届社区运动会羽毛球总决赛在城市运动公园落幕。社区运动会的开展为群众搭建了相互交流、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平台。图为选手们在赛场上激烈角逐。 (记者 雷伟东 摄) 关键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新增医疗卫生床位16775张 推进市儿童医院经开院区、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市中医医院南院区等13所医院建设,新增医疗卫生床位16775张。加强市级精神专科医院、县级综合医院精神科建设,支持社区医院开展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全市千人口床位数达到8.41张、执业医师4.63人、注册护士6.5人。 按照P3实验室标准,建成市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新建21个区县、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成5个区域疾控中心实验室,补齐基层检验检测能力短板。加强人才常态化培养,将疾控机构高级职称比例增加5%。 充分储备各类急需卫生应急医疗保障物资,各区县、西咸新区和高新区力争在三年内创建省级卫生应急规范化保障示范单位。加快配置急救车辆和随车医疗设备,新增25个献血点。 计划新建、改扩建28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5%的镇街卫生院按照“优质服务基层行”的基本标准进行建设,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率达到100%。 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建成市级中医治未病中心,二级以上中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综合医院和妇幼健康机构提供治未病服务,重点为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及高血压患者等群体提供个性化中医药服务。 关键词:文化休闲保障体系 创建150个文化产业园区基地 建设10家文明实践中心。 构建“三馆一站一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级文化设施1处2馆、区县级图书馆7个、文化馆5个,创建5个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示范区县,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建设标准和服务网络,推进文化场馆(站)免费开放。 加快44个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创建150个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加快推进汉长安城汉文化传播展示中心项目、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项目及西大名片工程、民族创意空间等项目,培育新兴业态,发展动漫游戏文化产业。 关键词:居民休闲服务体系 推出100条精品旅游休闲线路 实施市民休闲时空服务保障工程。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严格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职工休假,落实带薪年休假的监督并予法律援助。 探索中小学放春秋假,高职高校依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城市休闲、运动公园等免费开放。设立公众免费开放日。倡导企业安排职工旅游休闲作为奖励和福利。 新建一个综合性、一个中心性、四个重点区域市民及游客服务中心。扶持500家旅游企业提供在线智慧服务。所有旅游景区景点交通引导标识全覆盖。建设自驾车露营地15座。推出100条精品旅游休闲线路、200个深度休闲打卡点。推进33个旅游休闲产业项目建设,创建60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30部旅游休闲演艺精品。建立规范投诉处理机制,打击欺客宰客和价格欺诈等各种违法行为。 关键词: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每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不少于600项(次) 每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不少于600项(次),参与体育健身锻炼人数达到53%。建设西安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大力培育社会体育组织、志愿者,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000人(次)。 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培训一批国际和国家级教练员、裁判员、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筹划各类体育比赛,重点抓好青少年体育赛事,每年举办50项次,参赛人数2万余人次。推进冬季项目、篮球和足球项目,建设足球场地80块。鼓励创建市篮球、足球职业队。 建设西安市体育训练中心、西安市水上运动训练中心、西安国际足球中心。抓好市人民体育场改造以及高陵区文体中心、鄠邑区城市运动公园建设。 整洁有序的滹沱村公租房小区。(首席记者 王健 摄 资料图片) 关键词:城乡住房保障体系 政府债券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 鼓励利用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自有土地建设保障性住房,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优先保证保障性住房用地需求。完善财税支持政策。可按照不低于3%的土地出让成交价款筹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政府债券优先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全部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组建国有住房租赁企业,扶持发展多种所有制住房租赁企业,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市场供应主体,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推动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融资,促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开发适合住房租赁业务发展需要的信贷产品。 关键词:社区综合服务体系 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9.8% 实施“党建+治理”保障工程,推动党组织向基层社区延伸,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治理网络,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9.8%。 完善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依法厘清社区职责边界。健全社区工作人员薪酬体系、考核评估机制和晋升通道。支持社会组织力量和专业社工进社区。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畅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就医、入学、社保等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渠道。 开展智慧社区试点,每个区县创建3-5个智慧社区。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社区服务用房标准(每100户30平方米)和“四个同步”规定,新建社区服务用房面积不低于600平方米。通过新建、改造、购买、置换和共驻共建等方式,提升老旧小区和历史欠账社区服务设施水平。加大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55%。建立市级公益性家政信息服务平台。 (首席记者 张端) 【纠错】编辑:贾方

 


[Email] [WWW] [ICQ]
 
Forum Index » 新闻动态
Go to:   


Mobile view
Powered by 北京满天星辰福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5.0 © 微信公众号:cjrjcw,   QQ:3332690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support@cjrjc.com,